廟頂遺址,位于孟莊鎮大郭莊北200米,依山傍水,背靠荊山,東、西、北三面環水。
該遺址原為荊山寺,又叫龍興寺,建于清朝初年。據《嶧縣志》記載“其在縣北者,有龍興寺,坐荊山前,滄浪水繞左右流。而寺后岡阜起伏,林木叢森如猬毛,直接滄浪勝地也?!边M入山門是五間大殿,內供數尊佛像。二進院為大雄寶殿,正中為釋迦牟尼像,十八羅漢分列兩側。大雄寶殿后面為禪堂僧舍,布局合理,錯落有致,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風格。僧人白天開山種地,晚上坐禪悟道,過著農禪并舉的苦行僧生活。后因常年戰亂,響馬橫行,僧人逐漸散去,寺廟也日漸衰落。
遺址為一處臺形高地,平面呈長方形,南北長約500米,東西寬約200米,面積約100000平方米,現僅存石碑、碾盤等古跡。地表暴露大量陶片,有鬲足、豆柄、鼎足、器口沿等。據此推斷該遺址為岳石文化—一商周時期聚落遺址。1993年被棗莊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